全消声室的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:
声学性能
自由场条件:需提供全自由场空间,满足声能反平方律,即点声源声压随距离衰减,声压级在常温压下等于声强级。室内每个面的吸声系数要在截止频率以上达到0。99以上,以模拟无限大空间中无反射体的声学环境。
截止频率:一般截止频率为125Hz,也可根据需求扩展至50Hz等更低频率,截止频率越低,尖劈长度要求越大,其长度通常适用于1/4波长理论。
本底噪声:背景噪声的声压级在测试频率范围内至少比被测声源的声压级低6dB,最好低12dB,一般要求本底噪声在16dB(A)以下,采取特殊设计可达到11dB(A) 。
结构设计
隔声结构:采用“房中房”式隔声结构,使消声室与原有建筑完全分离,提高对固体声和空气声的隔声效果。地面进行浮筑设计,采用弹性垫层隔绝撞击引起的固体声。
墙体与吊顶:墙体可采用双层结构,如在浮筑地面上铺砌厚砖墙作为内墙,与外墙之间留间隙;吊顶采用双层钢丝网水泥抹灰等方式,中间留空气层,以增强隔声性能。
门的设计:使用具有隔声吸声功能的消声室门,如双层门结构或隔声门与吸声尖劈门组成的复合结构,门与门框之间需密封良好,防止声音泄漏。
吸声材料与结构
吸声尖劈:是保证消声室声场特性和测试下限频率的关键,常用玻璃棉等材料制作,其吸声特性与尖劈长度、填充材料、空腔深度有关,同种材料下尖劈长度愈长,低频吸声性能愈好。
地网结构:消声室设有工作地网,选用高强度钢丝,两端分别连在固定于墙圈梁上的花篮螺丝和拉钩上,钢丝间距要合理设置,地网在靠墙角处设人孔以便安装维修。
其他要求
空间布局:根据测试需求和标准确定内部尺寸和可用空间,合理规划设备摆放、人员操作和物料运输等所需空间。
隔振设计:整个消声室通过弹簧或其他减振材料与地面隔离,地面采用减振装置支撑,避免振动通过建筑结构传播。
通风系统:配备低噪声的通风系统,通风管道需安装消声器,以保证消声室的本底噪声要求,同时满足室内空气流通和人员呼吸需求。
安全与维护:选用符合防火、环保等安全标准的材料,设置消防设施、安全通道等;设计要便于设备的安装、调试、维护和检修。